一、 定义
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,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,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。是老年人晕厥、昏倒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,社区中的老年人发生率为15%-20%,晨起是最常发生。
二、 症状
表现为直立时血压偏低,还可伴有站立不稳、视力模糊、头晕目眩、软弱无力、大小便失禁等,严重时会发生晕厥。
三、 评估
没有高血压的老年病人可以有更多机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,所有的病人都应该做这项检查。尽量在早上测量,让病人平卧10分钟后测量卧位血压,再测量站立1、3、5分钟后的血压,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可判断为有体位性低血压,同时要留意病人有无头晕等症状,有症状血压下降不明显者也可判断为有体位性低血压。记录测量的时间、站立的时间、与饮食的关系、站立后有无症状、有无吃降压药。
四、 护理
1. 由于失水引起的急性体位性低血压应补充液体治疗。
2. 长时间卧于床上或坐在椅上后起立时动作要慢,站立前作足部的背曲动作可促进静脉血回流心脏、增快脉率和增高血压,在直立位时作交叉双腿的动作可能有助于增高血压;做好体位转换的过渡动作,即卧位到坐位,坐位到站立位,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。
3. 冲凉时坐在椅子上,水温不宜过热。
4. 睡眠时床头应抬高25~30厘米,预防利尿作用。
5. 持之以恒的运动有助于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发生,但应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,也不要做体位变动过于剧烈的运动,以步行、慢跑、游泳等项目为宜。出汗多时注意补充盐和水分。
6. 服用可引起头昏、头晕及低血压的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头晕、头痛、视力改变等症状,告知病人应用此类药物后不要突然站起,最好静卧1~2小时,站立后如有头晕感觉,应继续卧床休息。
7. 对于老年人,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,利尿剂尽量在白天应用,以免夜间起床小便发生意外。
8. 穿弹力袜或使用腹带包扎对某些病人有帮助。
9. 国外医生观察到咖啡因对慢性直立性低血压疗效甚好,早餐前30分钟口服咖啡因0.25克,能减轻饭后血压下降。也可在早饭前喝杯浓咖啡,借此提供咖啡因,也可收到相似效果。
10. 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,协助医生积极诊治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发病。